“注意格擋角度!出拳要快、準、狠,實戰中這是保護自己、制服歹徒的關鍵!”9月9日,四川省公安廳綿陽戰訓基地內喊聲震天,這里的“教師”——警務訓練教官,正在教授警員們實戰要領。
記者采訪了幾名警務訓練教官,傾聽他們的故事。
張清富
十年教官路 以實戰為筆繪平安
“拔槍出套、呈低姿戒備、平肩戒備、上膛射擊!”訓練場上,身著作訓服的張清富,指令清晰而明亮,目光銳利地掃視每一位學員的動作,并時不時上前糾正。
今年是張清富當教官的第十個年頭,他告訴記者,戰訓基地共有16名警務訓練教官,一年要承接10期警員教學任務,每期學員約200人。
“訓練內容分兩大塊,警務技能占55%,理論課占45%。”張清富一邊說,一邊示范低姿戒備動作,“從警械使用到警務戰術,每一項都得貼合實戰,這才對得起墻上‘面向實戰’那幾個字。”
為了讓教學跟上時代,警務訓練教官需要定期去省公安廳參加教官班培訓,把最新的警務知識“帶回來”。開班間隙,還要下基層調研,把民警遇到的難題變成新課題。“比如針對近些年的網絡電信詐騙,我們就加了信息技術應用課,助力科技強警。”張清富說。
日常訓練時,張清富常常告誡學員,訓練場上多練一遍,實戰中就少一分危險。
梁軒
從“新扎師兄”到“警察老師”
來到戰術訓練場,36歲的梁軒正帶領學員練習近身防衛。
“左手護頭,右手格擋,重心下沉!”梁軒一邊下口令,一邊手把手調整學員的姿勢。
“實戰中面對嫌疑人突襲,猶豫一秒就可能出事,動作必須形成肌肉記憶!”話音未落,他突然模擬“攻擊”,學員下意識進行格擋。梁軒點頭:“對!就是這個反應速度,再來一遍!”
從警13年,梁軒從當年的“新扎師兄”成長為如今的“警察老師”。“時代在變,我們教的、學的也得跟著變。”他望著訓練場上反復打磨動作的學員說,“只有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調整訓練方式,才能讓學員掌握真本事,應對基層執法中遇到的各種新情況、新難題,真正做到既能保護自己,又能守護好百姓。”
陳戈蘭
用“解惑”守護民警心理健康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戰訓基地,張清富、梁軒的“傳道”是傳遞忠誠履職的信念,“授業”是教授守護平安的技能,而心理訓練師陳戈蘭的工作,則聚焦于“解惑”——守護民警的心理健康,為“實戰”筑牢心理防線。
走進心理訓練室,陳戈蘭正整理厚厚的個案記錄,每一頁都詳細記錄著基層民警的心理狀態。
“民警工作強度大、節奏快,出警時要面對各種復雜情況,很容易忽略自己的情緒釋放。”陳戈蘭的聲音溫和,“我們日常會開情緒管理課,組織個案輔導,辦心理講座,就是想幫他們疏解壓力,讓他們以更穩的心態應對實戰。”
在陳戈蘭看來,“解惑”還不止于此。“在教授糾紛處理課時,我們會引導學員分析當事人的心理活動。”她拿起一份教案,指著案例分析部分說,“只有讀懂群眾的情緒,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既完成工作,又拉近和群眾的距離。”
學員心聲
教官是師兄 更是引路人
“教官既是同門師兄,更是引路老師!”學員曹勝軍說,不管是槍械教學、近身防衛訓練,還是心理課,都特別貼合日常工作,“教官們的經驗分享和授課,沒有空泛的理論,全是能直接用到出警里的‘干貨’。受訓的這些天,收獲滿滿!”
這群特殊的“老師”,用日復一日的嚴苛訓練,為守護一方平安筑起堅實屏障。他們的“課堂”在戰訓場,“學生”是為民服務的民警,而“面向實戰、服務實戰、融入實戰”的理念,早已融入每一次口令、每一個動作、每一堂課程——這份教學的最終“答卷”,正是城市的安寧與百姓的笑容。
(記者 劉晏男 唐韜)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