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在“問政綿陽”反映,綿陽安州區河清鎮的河黃路上有一處限寬石墩,影響部分車輛正常通行。“為什么設置限寬,過路都要繞一節,不合理!”該市民質疑。
9月24日,記者前往現場看到,河黃路一段為雙向兩車道,較狹窄,道路兩側均是村民住宅。限寬石墩則設置在河清鎮與德陽市羅江區略坪鎮的交界處,石墩前方標有“前方限寬2.45m”的字樣。據觀察,轎車、小型貨車及面包車能正常通行。
“以前大貨車一輛接一輛,白天塵土飛揚,晚上噪聲不斷,出門都提心吊膽。”周邊村民表示,過去持續不斷的大貨車流不僅頻繁造成交通堵塞,更帶來了出行安全隱患。所以他們自發設置了該石墩,主要是為限制“49噸貨車”通行。
記者從河清鎮政府了解到,該鎮日常車流量大,日均高達8萬輛,其中重載貨車占比達80%。前期,部分前往德陽羅江方向的貨車司機為圖便捷,選擇穿行鎮內的河黃路,讓沿線村民不堪其擾。
然而,河黃路為縣道,村民自發設置的障礙物影響道路的正常通行功能,也可能阻礙消防、急救等特種車輛的緊急通行。一邊是村民們對出行安全的民生訴求,一邊是保障道路暢通的客觀要求,該如何平衡?
“我們正在對周邊村民做好思想工作,希望他們能理解拆除限寬石墩這個規定。”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得到群眾理解后將組織機械對石墩進行拆除,同時,鎮政府也將安排交通疏導員,引導貨車行駛附近符合標準、承載能力更強的成青路、京昆高速、雎拱路等外圍主干道路。
截至發稿,記者獲悉該限寬石墩已被拆除。河清鎮政府與安州區交通主管部門到現場進行了實地調研,并將制定在該路段實施重載貨車的相關限行措施。
記者手記
村民們自發設置在道路上的“石墩”不能“一拆了之”,也不能“放任聽之”。目前,相關部門采取一“拆”一“疏”相結合的方式,既回應了民眾合理訴求,也是保道路暢通的題中之義。未來,該如何在傾聽民意的基礎上,用科學、長效的道路安全管理手段去破解“限寬墩”難題?答案,或許就寫在河黃路未來的車流與村民的安寧之中。
溫馨提示廣大市民朋友
如果您有問題需要咨詢或求助
可下載綿陽官方新聞客戶端
涪江觀察
記者:曾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