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為媒,城會相依;盛會有期,合作無限。
9月30日,以“協同創新·融合發展·開放合作”為主題的第十三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圓滿落幕。
為期5天的大會成果豐碩:280余家國內外知名企業攜1000 余件高新技術產品參展,實物率超90%,讓前沿科技從實驗室走向大眾視野;一批重點產業建圈強鏈“587”項目合作協議現場簽約,275.35億元的協議投資總額,為綿陽產業升級注入“強心劑”。
開幕式上,機器人“表演天團”精彩亮相,直觀展現綿陽完整的機器人產業鏈實力;展館內,低空監視雷達、“地平線”反無人機系統等先進產品,彰顯城市在前沿領域的技術積淀;走出場館,機器人咖啡、機器狗“特巡警”等科技應用融入日常生活,讓綿陽的科技魅力從展館延伸至街頭巷尾,實現“會”的活力與“城”的光彩同頻共振。恰逢綿陽科技城建設25周年之際,這場承載著“創新記憶”與“發展期許”的科技盛會,不僅用沉甸甸的成果勾勒出綿陽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的清晰圖景,更以13載積淀的實踐,演繹了展會與城市雙向賦能、彼此成就的生動篇章。
作為中國唯一科技城,綿陽始終肩負著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使命。科博會的成長軌跡,正是這座城市科技創新的進階史。從第六屆科博會首設核醫學論壇,到國產首臺醫用回旋加速器亮相,再到綿陽成為四川打造世界級核醫療產業高地的關鍵一極;從連續4 年在科博會期間召開激光科技創新產業大會,到“光子科創城”落地成型,每一步突破都緊扣科技變革脈搏,每一次升級都錨定產業創新方向。《顛覆性技術產業化指數報告(2025)》與《中國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發展報告》印證,綿陽在可控核聚變、機器人、核醫學、航空航天等前沿領域,正加速從“跟跑者”向“領跑者”轉變。
此次大會秉持“以科興會、以會促產、科產一體”理念,科博會期間,簽約的項目精準對接綿陽“587”產業體系,不僅為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注入新動能,更推動創新從 “單點突破”轉向“生態構建”。40余場圍繞電子制造、新型顯示的項目路演及產業對接會,既促成了科技成果轉化,又以開放姿態展現綿陽協同發展的格局,讓城市創新基因在科博會賦能下持續重塑。
在傳統認知中,展會常被視作“階段性任務”,落幕即意味著效應消散。但綿陽科博會早已突破這一局限,實現展會價值與城市能級的同步躍升。從時間維度看,13 載相伴,科博會既是綿陽科技城25年建設的“見證者”,更是參與城市創新發展的 “建設者”;從空間維度看,市場化轉型打破場館邊界,主題快閃店、“科寶”文創產品走進商超,240余家餐飲、酒店聯動推出“票根優惠”,“科博+文旅+消費”的深度融合,讓展會效應滲透城市肌理;從價值維度看,科博會早已超越“科技成果展示盛宴”的單一屬性,既是點燃全民科學熱情的火種、彰顯城市自信的舞臺,更將有限展會期轉化為無限發展機遇。本屆科博會中,綿陽首次發布建圈強鏈“三重禮包”:一批總投資2200億元的合作項目、一套20余項的重大支持政策、10億元科創投資金加200億元產業母基金矩陣,誠邀全球產業發展合伙人,進一步凸顯其作為綿陽對外開放合作紐帶、深化協同創新源泉的重要作用。
盛會落幕,賓朋暫別,但科博會點燃的創新火種不會熄滅,搭建的合作紐帶只會愈發堅韌。
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場科技之約,見證這座城市與這場盛會續寫更多雙向奔赴的精彩篇章!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