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經開區 讓城市發展和青年人才雙向奔赴
就業有載體 成才有平臺 生活有氛圍
經開區招才引智小分隊走進知名高校搭建引才橋梁
收到388份高校畢業生簡歷,碩博占比52%;兌現17名人才補貼12.3萬元,直接帶動消費超千萬;青年求職6個青年驛站免費住,為優秀人才提供拎包入住人才公寓302套,發放47張“經開人才卡”…… 招才引智聚力,這一串串鮮活的數據,勾勒出2025年經開區人才工作的生動軌跡,折射出這片發展熱土對人才的強烈磁吸效應,更見證著“科技綿陽·‘城’納賢才”的真摯實踐。
人聚產興,才聚業旺。在經開區這片發展沃土上,從實驗室的技術攻關到產業園的生產線,從高校的科研書桌到企業的研發中心,各類人才正以智慧賦能發展,讓“674+N”產業體系煥發蓬勃生機。
招聘會走進四川大學
跨山越海 赴一場“城才之約”
4月的西安春寒未消,西北工業大學招聘展位前已排起長隊;深圳大學的校園里,化學工程專業學生湯晨拿著簡歷信心滿滿:“經開區的產業生態與我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希望能在這一發展熱土上實現職業理想”。這是經開區招才引智小分隊的日常寫照 ——4月21日至24日,兩支隊伍橫跨西安、深圳、合肥、北京4地,走進4所知名高校搭建引才橋梁。
經開區為何能讓學子慕名而來?答案藏在精準對接的細節里。小分隊攜 92個優質崗位、314名人才需求清單上門,區人才辦專員現場解讀產業布局,通過翔實介紹區域產業布局及企業用人需求,精準匹配人才與崗位。“不是簡單擺展位,而是帶著產業需求找人才。” 區人才辦主任道出關鍵所在,這種 “企業點題、政府搭臺”的模式,讓招聘現場達成33份初步意向簽約。
9月的四川大學,經開區同樣誠意十足。300余名師生冒雨赴會,46家重點用人單位帶來1800余個優質崗位需求,覆蓋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多個重點產業領域。“掃碼就能匹配崗位,政策解讀一鍵直達。”首次上線的人才服務智慧平臺成亮點,求職者通過“綿陽三江人才” 小程序實現“線上逛展”,企業則憑 “一企一碼” 精準觸達人才,讓 “雙向奔赴”更高效。
川大學子慕名求職
政策暖心 筑一個“安居港灣”
“想不到這么快就到賬,憑借碩士學歷,購房直接補助了15000元,經開區太給力了!”四川文化藝術學院的青年教師謝老師難掩喜悅;“領取汽車消費補貼后,還能享受人才購車補貼,整個申請過程很順利,補貼到賬也很快”,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的小陳曬出銀行卡收款記錄,臉上洋溢著幸福。這背后,是經開區150余條人才政策的堅實支撐——每年5000萬元人才發展資金,全市首創的主導產業、特色產業企業本科生生活補貼,還有覆蓋購房、購車的“專享安居大禮包”。
“人才政策不能只算經濟賬,也要算情感賬。”區人才辦相關負責人的話,道出政策設計的初心。3月啟動的“高端人才GO經開”活動,將補貼與消費場景深度綁定,單人額外補貼最高達2.6萬元。“普惠 + 專項”的疊加效應,構建起“購房-購車-創業”全周期支持體系,讓人才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經開誠意”。
服務的溫度更在細節中流淌。首批青年人才驛站提供免費住宿,讓求職學子“拎包入住”;“經開人才卡”可享就醫就學便利,線上平臺實現補貼申領“一鍵直達”。西南科技大學李博士的感言頗具代表性:“不僅找到事業平臺,更感受到家的溫暖。”
“青”松交友沙龍
品牌聚氣 造一個“人才生態”
“經彩拼圖”拼出區域發展藍圖,“心動互選”融入政策解讀 ——3月22日的“青”松交友沙龍上,百位青年才俊在互動中加深認同。這是經開區人才品牌建設的縮影:圍繞“高端人才 GO 經開”主品牌,聯動產業沙龍、青年聯誼等活動,讓人才服務從“工作圈”延伸到“生活圈”。
醫療、教育、公園等城市配套正在同步升級,商文旅資源深度挖掘,從乘船游覽風貌到參觀重點項目,經開區以“就業有載體、成才有平臺、生活有氛圍”的環境,讓青年“來了不想走”。
更長遠的布局已然展開:計劃招募30名“校園青年引才大使”,培育3名市級創新創業人才;優化線上平臺功能,實現政策精準推送;支持人力資源公司升級服務矩陣,形成市場化優勢。這些舉措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
從高校講臺到生產車間,從政策文件的字里行間到生活服務的點點滴滴,經開區正以政策為帆、服務為槳,讓人才之舟在發展浪潮中揚帆遠航。當城市拿出真心,人才自會報以熱忱,這場“城與才”的雙向奔赴,必將書寫更多發展新篇章。(汪龍 李艾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