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政協委員建議提升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級,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相關部門積極辦理 ——
激活創新引擎 筑牢產業生態
政協提案追蹤
綿陽是一座因工業而興的城市,也是一座以科技創新為“底色”的城市。截至2024年底,綿陽規上工業企業達1457戶,已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家,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9家,培育國家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4家。
如何進一步發揮工業經濟“壓艙石”和“發動機”作用?市政協八屆五次會議期間,九三學社綿陽市委會提交了集體提案《提升工業企業的技術創新能級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建議》,受到廣泛關注和相關職能部門的積極辦理。
提案聚焦
強主體,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經過前期深入調研,提案認為,全市企業進入“國家隊”的整體占比還比較低,技術創新領域還有待提升。
為此,提案建議,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通過推進“揭榜掛帥”制度、科研相關惠企政策、構建科技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等措施,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
同時,探索產學研融合新范式,從高校院所牽頭主導的產學研合作范式向企業主導轉移,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構筑以龍頭企業為牽引、高校院所廣泛參與的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項目群。建立產業技術聯盟,支持企業前瞻性參與重大創新場景建設。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人才培育、評價和流動機制。
在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方面,建議研究制定企業主導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財稅金融支持政策,以政策紅利激勵企業創新和產業升級。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制度體系,破解企業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等政策障礙,推動企業做好科技成果評估、轉化方式選擇等。
提案還建議,要發揮企業家對技術創新的引領作用,著力增強企業家創新意識,提升企業家創新能力,培育創新型企業家隊伍,讓企業家成為推動企業創新的中堅力量。
提案追蹤
抓核心,凝聚各方創新合力
記者從該提案主辦單位市科技局獲悉,接到提案后,提案主辦單位、協辦單位高度重視,對提案內容作專題研究,并按照我市實際落實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及時辦理回復。
“企業作為實體經濟的主體,其技術創新能級的系統性提升,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路徑和戰略支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我市正積極踐行“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相關部署要求,將企業技術創新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抓手。
我市堅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協同發展,通過實施重點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行動,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設技術中心,加強培育創新主體。積極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2024年成功獲批建設國家工程物理交叉科學研究中心,2025年成功申建“先進輻射技術及醫工應用”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等。同時加強產業技術攻關,寬頻帶同軸探針、醫用回旋加速器、高速背板連接器等一批“綿陽造”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替代。
為一體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我市還積極推動創新資源加速匯聚,創新建設運營“云上大學城”“云上科技城”,常態化舉辦“創新金三角·智匯科技城”等成果對接系列活動;持續完善中試服務體系,2024年至今,先后有3家省級中試研發平臺批準在綿建設;不斷優化成果轉化機制,創新實施“科技助理”等制度,組織開展骨干企業常態化走訪國防科研院所行動等。
“我市還在強化創新人才支撐、科創金融賦能、區域協同創新等方面發力,努力為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級提供要素保障,積極打造開放合作的創新生態。”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圍繞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級提升,將重點實施平臺建設行動、成果轉化行動、主體培育行動、生態優化行動“四大行動”,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記者 唐顯枚)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