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案背景與意義 ——
基于國家及省級擴內需、促消費政策,市政協委員聚焦“鼓勵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及文化演藝活動促進綿陽文旅發展”,提交集體提案,旨在激發文旅經濟活力。
—— 綿陽現有成果 ——
體育賽事:年均舉辦縣級以上賽事超300場(其中國家級、省級超20場),2025年發布相關賽事目錄,推動“賽事進景區、街區、商圈”,今年上半年已辦180余場。
文化演出:近兩年3場大型演出吸引7萬余人次,實現票房收入近千萬元,帶動周邊消費6000余萬元,構建起立體化演藝體系。
—— 未來發展方向 ——
文化演出:將從優化政策扶持、優化審批、升級場館設施等方面下功夫。
體育賽事:計劃制定賽事經濟政策,推進體育設施建設,爭取更多高等級賽事,創新“賽事+”模式以激發消費潛力。
體育賽事、音樂節、演唱會等文化活動,近年來深受年輕人喜愛,也成為了文旅融合的新增長點。剛落下帷幕的成都世運會,不僅是體育競技的盛會,也進一步吸引了全球游客的目光。當前,綿陽MYBA籃球賽戰火激昂,群星云集的七夕演唱會萬眾期待。如何讓體育賽事和文化演出的“流量”變為真正的“留量”?
8月21日下午,市政協和FM103.3共同打造的大型廣播直播訪談節目2025《對話·提案去哪兒了》第二期,聚焦提案《關于鼓勵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及文化演藝活動促進綿陽文旅發展的建議》,共話城市文旅經濟發展還有哪些值得深挖的領域。
□ 記者 唐顯枚 李媛媛
這份提案緣何而來?“這幾年,國家層面、省級層面圍繞擴大內需、提振消費等出臺了不少政策,可以說是給文旅市場注入了‘強心劑’。”市政協委員范宗榮對此一直很關注,在他看來,賽事與文化演出活動不僅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集聚效應,還能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甚至能增加就業機會,對文旅產業可以產生巨大的撬動作用。
經過前期充分調研,在市政協八屆五次會議期間,范宗榮與其他市政協委員聯合提交了這份集體提案,圍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基礎配套設施、豐富活動內容、加大宣傳力度等方面提出建議,希望能夠為進一步激發綿陽文旅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直播活動中,市教體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輔介紹了近幾年我市體育賽事活動情況:著力打造多層次、多樣化賽事活動體系,推進“賽事+文旅”“賽事+消費”,年均舉辦縣級以上體育賽事活動超過300場次,其中,國家級、省級體育賽事活動超過20場次,參賽人數超過30萬人次。
今年上半年,市教體局聯合市商務局、市文廣旅局發布了《2025年綿陽市“跟著體育賽事去旅行”賽事目錄》,通過舉辦跨區域體育賽事活動,吸引省內外運動員來綿參賽;積極開展“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推動文體旅商融合發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已舉辦縣級以上體育賽事活動180余場次。
市文廣旅局黨組成員、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支隊長孫濤介紹:近兩年,我市舉辦的3場大型營業性演出(“紅花郎之夜”綿陽站演唱會、“2024QQ音樂巔峰音樂節·綿陽站”、“蔚來城鷺湖之夜”李白故里群星演唱會),累計到場觀眾7萬余人次,實現票房收入近千萬元,帶動餐飲、住宿、娛樂等周邊消費6000余萬元。
中小型營業性演出活動也在持續舉辦,全市構建了“專業劇場+景區駐演+戶外演藝”的立體化演藝體系,進一步豐富了演藝市場供給,為探索“演藝+文旅”做出了示范。
“咱們綿陽能不能多搞一些大點的活動?”“針對演唱會,南河體育中心周邊交通準備情況如何?”“MYBA以及‘川超’,咱們下一步的籌備情況怎么樣了?”“如何進一步繁榮我市文旅產業?”……直播中,市政協委員、聽眾還就自己關心的問題進行了進一步探討,提案辦理單位也積極回應關切,就當前我市體育賽事、文藝演出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以及如何借鑒其他城市的先進經驗進行了交流,同時介紹下一步如何做。
孫濤介紹,針對大型營業性演出,市文廣旅局將持續在政策扶持、優化審批、場館打造等方面下功夫。修訂獎補辦法,對符合要求的演出項目給予票房補貼、宣傳推廣支持;優化審批服務,完善部門會商機制,提高審批效率;聯合場館運營方實施適演化改造升級,完善演出專業配置,提升場地承載效能。在此基礎上,支持培育本土演出經紀機構,加強資源溝通對接,爭取更多優質演出項目常態化落地。
張輔介紹,市教體局接下來的重點工作將圍繞制定賽事經濟發展政策、持續推進體育設施建設、做大做強體育賽事經濟開展,為體育賽事爭取更多獎補政策,力爭引進更多國家級、省級賽事活動落戶綿陽,持續開展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工作提升賽事活動承接能力,創新“賽事+”融合模式,吸引更多群眾參與體育賽事,激發消費潛力。
這份提案的督辦領導、市政協副主席田榮華表示,希望接下來相關部門能夠按照市委的總體部署,把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讓賽事、演藝從單一的比賽和娛樂擴展為商旅文體協同發展,加快把綿陽的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
市政協將引導廣大委員持續關注綿陽賽事經濟和演藝經濟發展,綜合運用多種協商方式和履職平臺繼續組織委員建言獻策,為綿陽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