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花鄉現代農業產業園繁花似錦
近年來,鹽亭縣九龍鎮青松村七里花鄉緊扣“文旅活縣”戰略,深度挖掘本地資源稟賦,深耕“農文旅”融合發展沃土,成功將生態“顏值”轉化為經濟“產值”,勾勒出一幅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
走進七里花鄉現代農業產業園,千畝石蒜(含忽地笑、玫瑰石蕊)、朱頂紅等花卉競相綻放,鋪就成絢爛繽紛的“花毯”。游客穿梭其間,既可在智能溫控大棚感受科技賦能農業的奇觀,也可在露天花園領略自然野趣,沉浸式體驗“四季皆景、三季繁花”的迷人意境。“太震撼了!花的品種多、規模大,空氣里都飄著花香!”游客郭夏汛笑著感慨,言語間滿是盡興。
“花盛景”的背后,離不開科技的硬核支撐。作為七里花鄉發展的核心引擎,億尚農業自2016年扎根鹽亭后,傾力打造西南地區首個專業花卉細胞組織培育實驗室,以及全國領先的球宿根花卉種球繁育中心。目前,中心年育苗突破500萬株,成功培育出50余種花卉。“我們通過組培技術持續優化花卉品種與花期,現在每天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高峰期日均接待量突破2000人次。”產業園員工李澤民介紹道。
隨著游客增多,產業園董事長董欽金敏銳嗅到產業延伸的廣闊空間。以“一朵花”為起點,產業園精心構建全產業鏈:種植端,3000畝核心花卉基地與1800畝果桑示范園相映成趣,形成規模化種植格局;加工端,鮮花餅、桑葚果酒、桑葉面等特色產品不斷上線,年加工量達200噸,農產品附加值大幅提升;旅游端,線上“七里花鄉”電商平臺熱度高漲,線下花卉節、采摘季等活動強力引流,年綜合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
“堅持一二三產融合,不僅讓產業更具活力,還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增收。”董欽金表示,村集體通過土地入股等模式,每年可獲得穩定分紅約80萬元;產業園常年吸納200余人穩定就業,季節性用工超千人,村民既能獲得土地流轉租金,又通過務工賺取收入,僅去年,桑葚鮮果收購就帶動周邊農戶畝均增收超30%。
如今,七里花鄉正進一步拓展發展邊界,依托鹽亭“嫘祖故里”深厚文化底蘊,構建“農文旅商”四位一體發展模式,打造花園超市、康養民宿、拓展基地等配套設施,形成“農業種植-加工體驗-休閑旅游”閉環產業鏈,全力建設“山頭彩葉成林、山腰果蔬飄香、山下花團錦簇”的千畝生態園,向著“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穩步邁進。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挖‘嫘祖故里’文化內涵,深化‘賞花+’業態創新,豐富‘花’文章的內涵與外延,讓游客沉浸式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董欽金表示,將通過產業深度融合,推動農業更強、鄉村更美、農民更富、集體更壯,力爭把七里花鄉打造成鹽亭乃至四川鄉村振興的“亮麗名片”。
從實驗室里的一粒種球,到田野間的萬紫千紅,再到貫通一二三產的融合鏈條,七里花鄉以農文旅融合為“筆”,描繪出一幅以花為媒、產業為基、文化為魂的鄉村振興畫卷。(鹽亭融媒 記者 彭紫薇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