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9月17日,四川省雜交水稻制種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交流研討會在綿陽召開,共同探討如何以氣象科技賦能種業發展,守護“天府糧倉”種源安全。
在研討環節,眾多專家圍繞雜交水稻制種特色農業氣象服務中心的建設踴躍建言獻策,綿陽市農業農村局和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分別分享了實踐經驗與成果。當天下午,與會人員還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分組討論,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據悉,綿陽憑借得天獨厚的肥沃土壤與宜人氣候,已成為全省雜交水稻制種的關鍵核心區域。當下,以梓潼、安州、江油為中心的穩定制種帶已然形成,每年制種面積逾10萬畝。其中,“綿香優”等系列優質良種,憑借其卓越的抗逆性、優良的米質以及穩定的產量,在市場上備受青睞,有力夯實了區域糧食安全的根基。
近年來,市氣象局將雜交水稻制種農業氣象服務列為重點工作全力推進。通過與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印發行動方案、同市農科院締結合作協議等一系列舉措,持續提升服務的專業化與現代化水準。
下一步,綿陽將加速完善運行機制,緊密貼合制種產業的全鏈條需求,著力打造具有本土特色、覆蓋全周期且引領全省的制種氣象服務標桿品牌。(記者 李錦輝)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