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清晨的凱江水面泛起粼粼波光,一架無人機正在對沿岸排污口進行掃描。綿陽市安州區與德陽市羅江區的生態環境執法人員緊盯監控屏幕,不時交流著發現的情況。“這個排污口設置需要進一步核查。”綿陽市安州區執法人員指著屏幕說:“我們立即聯系企業現場檢查。”
這是近期跨區域生態環境聯合執法的一個場景。今年以來,這樣的聯合執法行動已在多地常態化開展,標志著川渝地區生態環境執法協作進入新階段。
今年4月,綿陽市與遂寧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簽署《生態環境執法合作協議書》,建立聯席會議、信息共享、案件協查、應急聯動、人才共育五大工作機制。簽約儀式結束后,兩地8名執法骨干立即組成聯合檢查組,對射洪市相關企業和飲用水水源地開展立體式排查。
在鋰電產業園,聯合檢查組采用“執法+服務”模式,通過在線監測數據溯源、污染防治設施效能評估等方式,對重點企業實施“體檢式幫扶”。不同于傳統的執法檢查,技術人員會先為企業環保設施做全面“診斷”,再針對性地開出治理“藥方”。
“過去跨市執法需要層層報備,現在實現了監管數據互通、整改成果互認,這種技術層面的深度合作為跨區域執法提供了有力保障。”遂寧市執法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地的執法數據信息已實現實時共享,兩地執法部門都能對異常指標第一時間作出響應。
從單打獨斗到協同作戰,這種變革并非一蹴而就。綿陽與自貢兩地執法支隊聯合開展了重型貨車路檢設備培訓;綿陽安州區與重慶巫山生態環境局聯合辦理的危險廢物案件成功移交公安部門……一系列動作標志著跨區域執法協作正在向縱深發展。
隨著聯合執法機制的不斷完善,川渝兩地正在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態治理新格局。而這種創新實踐不僅體現了生態環境執法理念的轉變,更展現了區域協同發展的新思路,剛柔并濟的執法方式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以來,綿遂兩地聯合檢查企業4家,發現并整改問題15個。
“共同守護好綠水青山是我們共同的責任。”綿陽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深化合作,健全跨區域聯合執法長效機制,持續提升協同執法能力。
?。ㄓ浾?尹秦)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