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漸豐,共赴秋實。九月的綿陽,處處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的蓬勃生機,一場匯集激光科技創新產業的交流盛會恰逢其時。
9月25日下午,以“光聚綿陽 定向未來”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綿陽)科技城激光科技創新產業大會·“青年科學家百城行”走進四川暨“光子科創城”推介會如期而至。
□ 記者 周鈺 宋德平
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近500名院士專家、高校代表及各界人士奔赴而來,共商激光科技創新發展大計。
作為先進制造領域的關鍵工具,激光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是先進制造的關鍵技術。
近年來,綿陽大力推進以激光技術為代表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與中物院合作共建高功率光纖激光技術聯合創新中心、光子技術研究院等激光產業協同創新平臺,打造了占地1500畝、投資23.2億元的激光產業基地,世界首個高能X射線FLASH放療試驗平臺、激光安防裝備等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產業項目正加快建設。
作為本屆科博會的子活動之一,激光科技創新產業大會已連續舉辦4屆,它不僅是全方位展示綿陽激光科技創新優勢和發展成果的窗口,更是匯聚智慧、深化合作的橋梁。
2022年11月17日,首屆中國(綿陽)科技城激光科技創新產業大會在游仙區舉行,之后每年,激光科技創新產業大會都如約而至。從第一屆的為“綿陽科技城光子技術研究院”揭牌,到第二屆的發布綿陽激光產業發展路線圖,成立中國光學工程學會綿陽中心,再到第三屆成立西南首個激光產業戰略發展聯盟,發布“青科杯”優秀創新創業項目,并圍繞激光聚變能源、半導體激光芯片等主題展開研討,綿陽正在通過這樣一場場聚焦激光技術應用與產業發展的行業會議,向全世界發出邀約。
而在此次大會上,綿陽再次“發招”——“光子科創城”正式啟動,同時,發布“光子科創城”發展規劃、激勵政策。
何為“光子科創城”?具體而言,“光子科創城”堅持需求導向、發揮比較優勢、突出建圈強鏈、強化開放協同,圍繞一區兩園空間布局,全鏈發展激光與太赫茲、微波、粒子束等技術應用產業,力爭在2027年初步建成光子科創城,2030年形成500億元產業規模,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光子科創城。
同時,綿陽將通過制定鼓勵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供應鏈集聚、鼓勵民口企業參與低空安防建設、支持示范場景建設、支持企業加快發展壯大、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力、支持產業人才引育以及項目落地實施等十條激勵政策,為創新團隊提供最高2000萬元的獎勵,吸引更多的優質企業、院士專家和青年才俊參與到“光子科創城”建設中來。
一系列實在的舉措,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市科協主席范國濱在會上發出的誠摯邀請:“綿陽將以‘愛才、親商’的獨特風姿,為各類人才提供‘引育留用’全方位服務,為各類企業提供‘招引、建設、培育’全流程護航,讓我們共赴激光技術應用的星辰大海,夯實創新根基、攻克核心技術、孵化先進成果,實現共建共享、共創共贏!”
跳出大會外,綿陽延伸出了“青科杯”賽事等系列活動,逐漸打通一條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通道,截至2024年,綿陽激光產業規模已達47億元。
經過前期洽談對接,當天舉行了集中簽約儀式,游仙區人民政府與10家企業簽署合作協議。會上還向四川省“科技之光”青年宣講團特邀嘉賓頒發了聘書,并舉行了“青科杯”激光領域專項賽頒獎暨成果發布。
而如何進一步發掘激光科技創新的深厚潛力?來自全國各地的激光領域專家學者及行業領軍企業代表建言獻策、集智聚力,共同探索激光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新路徑。
“科博會是一個多學科交流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大家可以相互交流、深入溝通,了解各自專業的需求,以及一些企業優秀的、有創新性的做法,這對于綿陽協同創新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范國濱院士對此深有感悟。
又一次來到現場參會的東莞盛雄激光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陶雄兵告訴記者:“在科博會期間,我們外地客商能夠了解到更多激光方面的前沿科技和發展理念,從而加強與綿陽科研院校、企業在產學研用方面的交流,尋求更多的合作機遇。”
在“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新機會”發布會環節,中久大光、久利科技、環通電子、神光光學以及公大激光分別就“UniFuse隨機光場集成勻化技術”“高能脈沖固體激光器、高效熱控膠囊、高性能光纖激光準直器產品”“遠距離高安全大容量太赫茲通信系統”“高品質合成石英玻璃”“使用綠激光做銅、鋁、銀等高反射率金屬的3D打印技術”進行發布。
早已入駐綿陽激光產業基地的中久大光,主要從事光纖激光器、光纖器件等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可提供高端激光系統解決方案,是目前國內唯一能提供4KW單模光纖激光器的供應商,多項技術指標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我們研發的光纖激光器系列產品,既可作為激光安防裝備核心分系統,又可應用于切割、焊接、熔覆等工業加工領域,其中激光安防裝備核心分系統目前在安防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一。”中久大光總經理趙磊介紹,“有了科博會的助力,我們得以把產品以及綿陽激光產業的創新成果對外展示,從而和全國乃至世界的科技創新資源進行協同,加速我們創新的步伐。”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以光為媒、開放創新,綿陽激光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再次啟程。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