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第十三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如約而至。
科技與創新在此交相輝映,開放與合作在此激情碰撞。新一輪科技浪潮撲面而來,一場“以科興會、以會促產、科產一體”的良性互動在這里展開。
今年恰逢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25周年。上午10時許,專題片《科創領航 榮耀未來》帶領全場與會人員回顧科技城25年建設歷史、見證發展成就,共同展望美好未來,拉開第十三屆科博會大幕。
25年,中國(綿陽)科技城交出這樣的答卷——重大科技成果持續涌現,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超200項,核、激光、空氣動力等技術世界一流;科技創新引領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培育形成國家級產業集群7個、省級產業集群16個,從“神舟”載人、“天舟”運貨,到“北斗”指路、“天宮”駐空,再到“嫦娥”攬月、“天問”探火,都有“綿陽研”“綿陽造”的身影……
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建設的中國唯一科技城,綿陽始終胸懷國之大者,服務國家戰略,這也是綿陽連續13年舉辦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的底氣和動力。
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理事長申長江表示,作為綿陽推動科技交流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載體,科博會已成為展示科技創新成果、促進國際合作交流、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和知名品牌。
向“新”求質、篤行致遠,聚鏈成勢、向“新”發力。這是綿陽矢志不渝的追求。
科學技術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吳兢認為,綿陽建成了一批國家級創新平臺,榮獲一批國家科技進步獎,研發投入強度長期保持全國前列,在核技術、激光等特色優勢領域,關鍵技術攻關上取得重要突破,已成為培育未來產業、吸引全球創新資源的高地,彰顯出科技城的示范引領作用。
會上,綿陽鄭重向社會各界發出邀約:“我們愿與各方攜手打造科技創新共同體,更好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話語真摯鄭重、誠意滿滿:這里有高質量的科技供給——已建成科技創新平臺264個,構建起以“2個國家大科學裝置、1個參照國家實驗室管理的交叉科學研究中心、7個全國重點實驗室”等為基石的創新平臺矩陣。
這里有“高精尖”的產業集群——已成立天府產業技術研究院、先進技術研究院和科技創新投資公司,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大力培育新型顯示、機器人、核醫療、激光及太赫茲技術應用、磁性材料和電機等“新賽道”。
這里有高水平創新生態——每年拿出超2億元資金支持人才在綿創業,組建200億元的產業引導母基金,打造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綿陽樣板”。
桐茂自有鳳來棲。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馬云雙表示:“公司在綿陽投資建設了機器人產業基地,組建了四川省人形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勇擔工信部機器人產業鏈鏈主攻堅任務,我們將繼續與綿陽一起,協同創新激發活力,以融合發展厚植優勢,以開放合作拓展空間,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新聲澎湃,氣象萬千。現場,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了《顛覆性技術前瞻(2025)》報告,涉及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與先進制造領域的40項顛覆性技術。綿陽也展示了其在可控核聚變、機器人、核醫學、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雄厚實力。四川九洲防控科技有限公司的“地平線”反無人機系統、四川長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DAGQ-1000型動態量子絕對重力儀、四川中久大光科技有限公司的“UniFuse”整形勻化激光器等8個先進技術產品也在大會亮相。
臨近開幕式尾聲,“綿陽造”機器人驚艷亮相。舞臺上,霓虹閃爍,光影交織,“58所”機器狗跳舞、優理奇wanda機器人打鼓、樂聚“夸父”機器人打太極、天鏈機器人彈鋼琴將大會氣氛推向高潮,實現科技與藝術的雙向奔赴。而此次參演的4家綿陽企業21個機器人,是國內首次多企業、多型號機器人同臺展演,引得觀眾頻頻點贊。在全場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國》中,“夸父”宣布科博會正式開幕……
會場內,與會嘉賓真誠播撒合作種子,共邀各方攜手澆灌發展果實。協同創新、科學前沿、融合貫通、要素集聚這些交流的高頻詞,凝聚著共識、蓄積著力量。
會場外,東風-26導彈、天問一號、北斗組網、天幕反無人機系統“國之重器”集中亮相,驚艷眾人。
國之所需,心之所向。
“科博時間”已至。讓我們點燃引擎、震動寰宇,以東風破曉之勢,開啟榮耀未來。
(記者 謝艷)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