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星玥
9月28日上午,2025天府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大會在成都拉開帷幕。本次大會以“天府聚勢 智鏈未來”為主題,不僅首發“天府智能云”人工智能產業大腦、更通過政策解讀、技術成果發布,全面展現四川以“政策 + 技術”雙輪驅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路徑。作為四川“人工智能一號創新工程”的關鍵節點,大會現場披露的多項技術突破與政策落地細節,為AI產業協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六大賽道“雙清單”落地
13地市釋放超200億合作機遇
開幕式核心環節,四川省人工智能產業鏈鏈長辦正式發布覆蓋算力、數據集和語料庫、基礎硬件、大模型、智能終端、AI應用六大細分賽道的“供給清單”與“需求清單”,引發全場高度關注。據記者現場了解,兩份清單共計656項內容——其中產業需求清單覆蓋四川13個地市,梳理發布129項產業需求,經測算預計將釋放超200億元投資與合作空間,需求涵蓋工業AI質檢、智慧醫療升級、城市智能治理等多個民生與產業關鍵領域;產品供給清單則集中展示527項人工智能優質產品,既有在工信部性能測試中斬獲第一的華鯤振宇液冷服務器,也有填補全球技術空白的博恩思經口手術機器人,直觀展現四川在人工智能硬件制造與醫療AI領域的領先實力。
“三端協同” 產業大腦 + 算力人才支撐
筑牢產業發展底座
作為大會“硬核”亮點,四川省科創投資集團發布的“天府智能云”人工智能產業大腦,憑借“政府端+企業端+機構端”三端協同模式,成為破解產業鏈協同難題的關鍵載體。據介紹,政府端可實時動態監測產業鏈強鏈延鏈補鏈進展,精準掌握重點企業配套情況,為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撐;企業端集成產品展示、資源匹配、合作對接發起功能,企業上傳技術成果后,平臺可自動匹配需求清單中的合作機會;機構端則為金融機構、中試平臺、科研院所精準推送項目信息,打通產學研資協同壁壘。
與此同時,產業發展的“人才”與“算力”兩大關鍵支撐同步落地。四川省人才發展集團現場推介四川人工智能產業科技人才招引圖譜,通過梳理產業人才需求、高校培養資源、企業引才計劃,為精準引才、定向育才提供指引;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科技公司詳細介紹“息壤”異域算力服務平臺四川節點建設進展,該節點將進一步完善全省算力基礎設施布局,為中小AI企業提供低成本、高穩定的算力服務,緩解算力資源緊張難題。
具身智能、算力優化雙領域領跑
“四川造” 產品亮現實戰能力
在技術成果發布區,久遠銀海的“杏捷”醫院智慧服務現場展示了技術優勢。該模型原生融入海量醫療知識,具備強推理與深語義理解能力;采用知識圖譜檢索增強與全參微調技術,精準適配醫療場景需求。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杏捷’在醫療智慧服務領域實現了全流程覆蓋,智能化交互與數據安全保障的融合創新,已在多省上百家醫院落地,展現出強大的臨床實用性與推廣價值。”
此外,來自成都龍泉驛區的伊娃云智“曙之光”駐空照明機器人也在現場做出了技術展示。“作為全球首創的低空照明設備,依托無人機技術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駐空,搭載高效DOH燈組,1千瓦功率即可覆蓋兩個標準足球場照明面積;更以熱超導散熱技術保障燈組恒溫運行,IP67防護等級適配暴雨、高海拔等惡劣環境。AI智能系統加持下,單人5分鐘即可完成部署,效率遠超傳統設備。”
從西藏地震救援搭建“生命照明場”,到貴州“村超”打造夜間賽場,再到世運會應急保障,這款“四川造”已在多場景實戰中驗證價值。
據悉,大會期間還將圍繞算力、大模型、智能終端等六大賽道舉辦專項對接會,成都、綿陽、德陽等6市(州)將開展產業專場活動,進一步推動政策落地、技術轉化與項目合作,持續鞏固四川AI產業的“政策優勢”與“技術優勢”。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