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會長虹展區的“熊貓AI快樂生活”展區
9月26日,第十三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正式拉開帷幕。作為綿陽本土龍頭企業,長虹集團以“熊貓AI智能家電”與“硬核科技成果”的雙線展示,成為本屆科博會最具人氣的“科技多面手”。一邊是以萌趣科技注入生活溫度,展現智能家電的人性化體驗;另一邊則是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在關鍵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展現出服務國計民生的硬核實力。長虹以“科技創新 長虹智造”為主線,完成了一次從消費場景到產業縱深、從生活體驗到國家戰略的雙線賦能。
□ 張勤
熊貓AI:
讓科技有溫度,生活有萌趣
科博會長虹展區入口,“熊貓AI快樂生活”主題拱門率先抓住觀眾目光,展區頂部的全息投影循環演繹大熊貓在竹林嬉戲的場景,清脆的竹葉聲搭配憨態可掬的畫面,引得過往觀眾紛紛駐足拍照。這組從德國IFA展載譽歸來的熊貓智能家電系列,此次在“家鄉”綿陽完成“主場首秀”,一亮相便成為人氣焦點。
在模擬家居場景的展區中心,熊貓AI電視成為互動體驗的熱點。“熊貓小白,我回來了。”隨著觀眾一句語音指令,燈光自動亮起,空調調至26℃舒適溫度,電視同步推薦自然紀錄片——整套操作流暢自然,打破了“AI家電只是冰冷指令響應”的刻板印象。帶孩子前來體驗的市民李先生感慨:“它更像一個懂生活的‘小伙伴’,孩子每天都想來和它互動。”
一旁的熊貓AI冰箱與空調則將“熊貓棲息地”的舒適感引入家庭場景。AI冰箱搭載長虹自研的AI云保濕技術,能將果蔬保鮮期延長30%以上,內部層架上的熊貓爪印圖案更添趣味;AI空調則融合中國水墨藝術與現代美學,機身以熊貓輪廓與竹林紋樣為設計元素,植入臥龍自然保護區溫濕度數據,通過AI自適應技術,根據室內人數與光照自動調節環境參數,打造“熊貓宜居空間”。
由虹魔方公司打造的熊貓互動平臺,更是展區內的“網紅打卡點”。大屏實時直播大熊貓國家公園的野生熊貓動態,觀眾可切換視角觀察;“熊貓小衛士”體驗區通過趣味答題傳播保護知識,參與者可獲取電子證書;“云打卡”活動則讓觀眾生成專屬科博會紀念海報。這些設計不僅增強了觀展互動性,也體現出長虹在科技賦能文旅融合方面的積極探索。
硬核科技矩陣:
從數字基建到能源革命,突破產業瓶頸
穿過由藍色數據流構成的“時光隧道”,進入“科技創新 長虹智造”展區。18項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的科技成果有序陳列,覆蓋數字產業、綠色能源、AI算力、醫療健康等領域,每一項都透著企業扎根實業、攻堅創新的“硬核實力”。
在數字產業展區,虹雁可信數據空間的演示吸引了眾多行業觀眾。系統通過自研數據可信連接器,實現AI訓練數據的安全加工與流通,既保護企業核心數據,又推動高質量數據集可控流通,精準破解了“數據不愿供、不敢通、不會用”的產業協作難題。目前,該系統已應用于供應鏈金融,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增信,并入選首批國家級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展試點項目,成為數字經濟領域的“標桿實踐”。
觀眾在長虹展區圍觀“科技創新 長虹智造”展品
AI推理模組展臺前,巴掌大小的黑色模組刷新了觀眾對“小體積高算力”的認知。該模組算力密度較行業平均水平提升20%,最大算力達20 TOPS INT8,可廣泛應用于無人機、智能監控、工業檢測等場景。現場演示中,搭載該模組的巡檢機器人對輸電線路進行檢測,不僅能精準識別導線裂紋與絕緣子破損,響應速度比傳統設備快3倍。“能直接降低工業故障排查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對電力、化工等行業來說太實用了。” 一位電力設備研發從業者當場表示期待合作。
綠色能源展區內,看似普通的硅碳負極材料樣品,卻暗藏 “能量密碼”。實驗數據顯示,采用該材料的電池循環壽命突破2000次,較傳統石墨負極提升一倍,容量提升40%,成本降低15%。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材料已進入中試階段,產業化落地后將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帶來關鍵突破。
醫療健康展區X-Flash放射治療系統,是全場最受關注的 “民生科技” 展品之一。它是國際首創的超高劑量率FLASH放療設備,適用于深層實體腫瘤治療。根據前期研究,FLASH放療具有在保證腫瘤殺傷的同時最大程度保護周圍正常組織的作用,有望減少治療副作用和治療時間。 據了解,長虹同系列的e-Flash設備已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醫療機構開展臨床試驗,未來將為腫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特種特型產品:
“黑科技”守護民生安全
展區深處的特種特型產品展廳,處處透著 “科幻感”:巨幅屏幕實時顯示虛擬空域動態,互動沙盤上清晰標注著各類應急場景坐標,每一件展品都承載著“守護平安”的使命。其中,“天盾”“天眼”“天幕”組成的低空防護矩陣,集中展現了AI智能決策在公共安全領域的應用成果。
“天盾”反無人機系統能在暴雨、霧霾等復雜氣象條件下,精準追蹤5公里范圍內的微型飛行器,哪怕是小型玩具無人機也能快速識別;“天眼”相控陣雷達則可以實現靜默掃描全域,通過AI算法完成目標識別、數據融合與智能指揮,為空域安全構建起“AI+安全”的智能免疫屏障。這些看似“高精尖”的黑科技,其實與民生安全緊密相關。
從消防救援的應急通信設備,到地震災害中的生命探測儀,再到城市智能監控系統,長虹特種產品的研發始終圍繞“保障民生”展開。正如工作人員所言:“每一項技術突破,最終都要落到守護社會和平與安寧上。”
觀眾被長虹展區的多款硬核科技展品吸引
AI雙輪驅動:
串聯民生福祉與國家戰略
在展區中央的互動大屏上,一組動態數據清晰展示了長虹創新成果的轉化成效:18項重點科創成果中12項已實現產業化,帶動產業鏈產值超百億元;熊貓AI家電上市3個月訂單突破50萬臺;虹雁可信數據空間服務企業超200家……這些數字背后,是長虹以“AI+雙輪驅動”構建的創新生態。
細看長虹此次科博會的科技成果,不難發現一條鮮明的戰略邏輯:這并非技術創新的簡單疊加,而是一套深度耦合的“雙輪驅動”生態體——一輪聚焦消費升級,以AI技術為核心抓手,將智能體驗精準落地到家電、文旅等場景,切實提升人們的生活質感;另一輪錨定產業發展與國家需求,以AI+賦能突破產業鏈關鍵環節,為國家智能制造、能源安全、醫療健康等領域注入硬核支撐。
從自主構建基礎大模型,到推動AI技術 “扎進” 消費場景與生產車間解決實際問題,再到確立科技創新與智能制造的核心優勢,長虹正將AI從“專項技術”轉化為滲透全業務的 “底層基礎能力”。長虹以AI為紐帶,串聯起民生福祉與產業競爭力的創新路徑。
從構建基礎大模型,到推動AI技術深入消費與生產場景,再到確立科技創新與智能制造的雙重優勢,長虹正將AI從“專項技術”轉化為滲透全業務的“基礎能力”。作為國務院國資委認定的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和智能制造工廠示范單位,長虹以AI為紐帶,串聯起民生福祉與產業競爭力的提升路徑,不僅彰顯了企業在科技創新與智造領域的深厚功底,也為行業提供了可借鑒的創新樣本。
從“熊貓AI”的溫情落地,到硬核科技的縱深突破,長虹在本屆科博會中展現出科技企業“雙線賦能”的清晰路徑——既貼近生活,又服務國家。在AI成為新一輪產業革命核心動力的今天,長虹以扎實的技術積累與清晰的戰略布局,實現了從產品創新到生態構建的跨越,為中國智造高質量發展寫下了生動注腳。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