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擦亮“濱水安州·美麗花城”城市名片
推動城市能級與民生福祉并進
河東新區復合生態項目
城之為城,重在功能。如何提供更加完善的城市功能,以新發展理念引領人民城市建設?近年來,安州區立足綿陽最具活力城市新中心定位,圍繞“濱水安州·美麗花城”這一鮮明主題,統籌思考和謀劃城市整體形象,出臺6大領域11項具體政策措施,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推動城區面積從撤縣設區時的10平方公里擴展到現在的21.3平方公里,城區人口從8.5萬增加到15.3萬。
如今的安州,探索出一條共建、共治、共享、共美的城市可持續更新發展路徑——一幅幅生動雋永的城市建設實踐圖景漸次鋪展,城市宜居品質得到大幅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改造完成的新城花園一期
加快項目建設
“施工圖”變成“實景圖”
日前,記者在縣域城鎮基礎設施補短項目調元大橋建設現場看到,一座橫跨安昌河兩岸的大橋已成型,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進行施工作業,現場一派熱火朝天。
據了解,從今年2月啟動主塔施工以來,建設團隊已累計完成18節段共80多米高橋塔的主體結構澆筑。調元大橋工程項目技術負責人王陽表示,目前調元大橋項目主橋已基本成型,索塔第18節段澆筑完成;左幅人行道及防撞護欄基礎鋼筋綁扎完成;第7束拉索完成掛索施工及預應力施工,完成引橋箱涵混凝土澆筑。
據了解,調元大橋采用獨塔單索面無背索斜拉橋結構設計,橋主塔上部結構高度約86米,橋面總長267米,寬29米,精心規劃的車道系統涵蓋雙向機動車道、獨立的非機動車道以及寬敞的人行通道。建成后,將強化安昌河兩岸城區連接,顯著提高河西與河東新區的交通流通效率,有效緩解友誼大橋和淘金大橋的交通壓力。同時特別設置的非對稱人行景觀步道與獨立非機動車道系統,以及特別設計的橋頭兩岸濱河景觀,在實現人車分流安全通行的情況下,為商業綜合體、文旅休閑帶和濱水居住區注入新的發展動能。
城市能級提升是全域推進,更是眾多項目建設齊頭并進。截至目前,安州區已完成建設項目28個,共計完成投資約69.78億元,在建項目31個,共計完成投資約26.76億元。這一系列城市建設項目的啟動與推進,不僅夯實了安州區城鄉體系的建設基礎,強化了城市的各項功能,還顯著提高了城市承載力,極大地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與幸福感,讓安州區城市建設成效顯著,看得見、摸得著。
隨著一個個項目的加快推進,安州區的城市能級全面提升從“規劃圖”變成“施工圖”,從“施工圖”變成“實景圖”。
城鎮基礎設施補短項目
堅持民生為本
擦亮城市宜居底色
行走在新城花園一期,透水鋪裝在雨后泛著潤澤微光,規范化的停車位讓曾經雜亂的巷道煥然一新。近日,隨著新城花園一期率先完成改造亮相,這項惠及全區11個老舊小區、2980戶居民的民生工程,正以“繡花功夫”織就城市更新的美好圖景。
據了解,安州區老舊小區改造創新建立“居民點單—專業設計—動態優化”機制,通過意見征詢、現場會議等方式收集居民訴求,將消防通道拓寬、適老化設施增設及規劃停車位等高頻需求納入改造方案。這種“把話筒交給群眾”的改造模式,讓新城花園一期62歲的王大爺豎起大拇指:“增設停車位和休閑坐凳的建議,施工隊都落實了。”
作為改造亮點,海綿城市技術深度融入小區“微更新”:透水鋪裝替代硬化路面,打造融入小區特色的雨水花園。在已完工的新城花園,昔日斑駁的邊角地變身“會呼吸”的雨水花園,這種“小雨不濕鞋、大雨不內澇”的生態改造模式,將在全區多個老舊小區推廣。“以前雨天積水能淹到腳踝,現在雨水順著下沉綠地自然消納,孩子們都能在步道上嬉戲了。”居民張大姐指著改造后的小區配套設施感慨道。
據安州區住建局黨組成員、住房保障和物業管理服務中心主任陳唯一介紹,近年來,為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居住環境,安州區一直穩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目前,安州正對華泰小區、華明小區、瑞豐園等8個小區進行小區排水管道、供水管道以及停車場、小區消防、非機動車停車棚等公共服務設施的改造。目前新城花園一期已全部完成改造,其他小區正在有序推進,完成總工程量的60%以上。
河東新區公園綠地及排洪渠一期——南湖濕地公園
串聯三大核心
推進城市新中心建設
走進剛開放的河東新區安昌河濕地公園,路面干凈整潔,綠植掩映鮮花,蜿蜒的海綿型游步道盤旋在樹蔭之間,這條濱河生態長廊串聯起河東新區的水系與城市新地標。
“近年來,我們圍繞‘綿陽城市新中心’建設目標,以差異化發展路徑統籌河東新區開發與河西舊城區城市更新,通過生態賦能、老城提質、設計引領三大策略,構建 ‘河東示范引領、花荄優化升級、界牌轉型突破’的城市發展新格局,持續增強人口集聚效應與區域競爭力。”安州區住建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羅成才表示。
作為科技城新區“宜居宜游”核心承載地,河東新區以 542.78 公頃山水生態空間為基底,構建“一心三軸、兩區兩帶”空間布局,著力打造產城景融合的現代化城區。
作為18平方公里的老城核心組團,花荄片區以“補短板、強品質”為抓手,推動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全面升級。城市品質同步煥新,99.37 萬平方米綠地網絡中,濱河生態綠地、濕地公園等成為市民休閑地標,文星塔、姊妹廊橋景觀亮化工程與樓宇亮化工程交相輝映,結合照明亮化提升工程,夜晚的城市界面更具魅力,老城在更新中重煥生機與活力。
界牌片區則以“安昌河生態紐帶 + 產城融合節點”為定位,通過全周期城市設計破題,構建“一河串三心”空間結構 —— 沿安昌河打造濱河景觀帶,串聯生態休閑、社區服務、特色商業三大核心,推動從鄉鎮聚居點向現代化城市組團蛻變,成為安州城鎮化拓展的重要增長極。
“我們將不斷提升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推動城市規模擴張、功能拓展與形態優化,書寫產城人融合發展的新篇章。”羅成才表示,安州區城市規劃建設將通過生態環境提質、基礎設施互聯、公共服務均等化,持續提升城市承載力與吸引力,通過科學規劃、精細管理,打造宜居、韌性、智慧的高質量城市發展樣板,為“綿陽城市新中心”建設注入強勁動能。(記者 安崢 安州區委宣傳部、區住建局供圖)
編輯:郭成